4号书院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手机短信,快捷登录

收藏榜

醋葫芦

【清】伏雌教主
古典文学 已完结 0

叙都氏性妒及其家庭纠葛事。文中曾引用明戏曲家吴炳《疗妒羹》传奇中的某些段略。言成珪出身微贱,娶绸绢铺员外都直之女为妻,难免惧内。都氏不育,又喜妒,疑珪有意于婢。珪因无子,胁迫都氏允其纳妾。都氏竟用高价求一阴阳女为其妾,珪婚后大为不悦,与随嫁之婢翠苔通。都氏发觉,罚珪跪至四更,鞭打翠苔,弃于江中。后被救,与珪成婚并生一子。原来都氏是天界昴日鸡星之妻,性泼悍,犯嫉妒之罪,投胎为都氏。冥王令无常勾取都氏,一路拷打,倍受折磨,后抽去其脊梁上妒筋,转回阳世,从此妒心全无。

台湾问题与新时代中国统一事业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白皮书 已完结 0

新华社北京8月10日电 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国务院新闻办公室10日发表《台湾问题与新时代中国统一事业》白皮书

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

毛泽东
政治 已完结 0

这是毛泽东1947年12月25日在陕北米脂县杨家沟中共中央召集的会议上的报告。全文约12000字。最初发表在晋冀鲁豫边区1948年1月1日《人民日报》上。1948年1月1日的《辽南日报》、《新华日报》(太行版)、《冀南日报》、《晋察冀日报》、《东北日报》均予以登载,后收入1948年1月晋察冀军区政治部编印的《子弟兵》、1948年1月15日合江工作通讯社办的《合江工作通讯》、1948年4月东北书店编印的《目前党的政策汇编》、1948年6月华东军区编印的《土改整党丛书》、1949年4月中共中央晋绥分局印行的《四个必读文件》、1949年5月5日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编的《一九四八年以来的政策汇编》等集子。收入1960年9月版《毛泽东选集》第4卷。 该文的单行本有140多种。其中建国前出版的汉文版就有80多种。如1947年察哈尔日报社、渤海出版社等出版的版本;解放社、香港正报社图书部等20多家出版单位出版的版本等。建国后人民出版社出版了5种版本。少数民族文版有10多种版本,外文版有外文出版社和国外出版的40多种版本。还有印度、越南、保加利亚、意大利、希腊等国家出版的外文版本。盲文版有2种。

整顿党的作风

毛泽东
政治 已完结 0

这是毛泽东1942年2月1日在延安中共中央党校开学典礼上的演说,全文约11600字。原题为《整顿学风党风文风》,曾刊载于1942年4月27日延安《解放日报》、1942年5月5日《晋冀日报》、1942年5月17日《新华日报》。收入1942年4月延安解放社出版的《整顿三风文献》、1942年7月中共中央书记处编印的《抗战以来重要文件汇集》、1943年10月编印的《两条路线》(下)。1947年3月、1948年5月、1948年分别收入中共晋察冀中央局、东北书店、中共晋冀鲁豫中央局编印的《毛泽东选集》。1953年2月出版的《毛泽东选集》第3卷、1986年8月出版的《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也收入该文。该文的单行本有50多种。其中汉文版10种,少数民族文版10多种,外文版30多种,还有盲文版1种。

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

毛泽东
政治 已完结 0

本文即《古田会议决议》,亦即《闽西古田会议决议案》,亦即《红四军第九次大会决议案》,亦即《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决议案》。这是毛泽东1929年12月为红军第四军第九次党的代表大会写的决议的第一部分,约6000字。中共红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决议案共8部分,1930年4月曾在闽西根据地全文刊印过。1941年中共中央书记处编印的《六大以来》和1942年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出版的《军事文献》,都收入了该决议全文。1944年晋察冀日报社编辑出版的《毛泽东选集》,以附录的形式收入此决议案。此后,大连大众书店出版的《毛泽东选集》第3卷(1946年6月)、东北书店出版的《毛泽东选集》第4卷(1948年),均全文收入这篇决议案。此外,收入该决议案部分章节的报刊有:延安《解放日报》(1942年4月10日)、中共中央华中局宣传部编印的《真理》第18期(1944年5月20日)、晋冀鲁豫军区政治部编印的《人民军队的建设》(1946年1月)、新四军山东军区政治部编印的《军队政治工作指南》(1946年8月)、解放社出版的《整风文献》(1949年6月)等等。解放初期,毛泽东对该决议案第一部分作了一些修改,并拟题为《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收入了1951年10月出版的《毛泽东选集》第1卷第1版。1986年8月出版的《毛泽东著作选读》上册和1991年《毛泽东选集》第2版,均收入了这篇文章。 该文的各种单行本有90多种。其中汉文版建国前出版的有18种,基本都以“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决议案”或以“古田会议决议案”为题。较早的版本有1943年6月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政治部出版的版本。建国后出版的9种版本,均改名为“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少数民族文版有新疆人民出版社、民族出版社等出版的10多种版本。外文版有50多种。

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旧版)

毛泽东
政治 已完结 0

本文即《古田会议决议》,亦即《闽西古田会议决议案》,亦即《红四军第九次大会决议案》,亦即《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决议案》。这是毛泽东1929年12月为红军第四军第九次党的代表大会写的决议的第一部分,约6000字。中共红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决议案共8部分,1930年4月曾在闽西根据地全文刊印过。1941年中共中央书记处编印的《六大以来》和1942年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出版的《军事文献》,都收入了该决议全文。1944年晋察冀日报社编辑出版的《毛泽东选集》,以附录的形式收入此决议案。此后,大连大众书店出版的《毛泽东选集》第3卷(1946年6月)、东北书店出版的《毛泽东选集》第4卷(1948年),均全文收入这篇决议案。此外,收入该决议案部分章节的报刊有:延安《解放日报》(1942年4月10日)、中共中央华中局宣传部编印的《真理》第18期(1944年5月20日)、晋冀鲁豫军区政治部编印的《人民军队的建设》(1946年1月)、新四军山东军区政治部编印的《军队政治工作指南》(1946年8月)、解放社出版的《整风文献》(1949年6月)等等。解放初期,毛泽东对该决议案第一部分作了一些修改,并拟题为《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收入了1951年10月出版的《毛泽东选集》第1卷第1版。1986年8月出版的《毛泽东著作选读》上册和1991年《毛泽东选集》第2版,均收入了这篇文章。 该文的各种单行本有90多种。其中汉文版建国前出版的有18种,基本都以“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决议案”或以“古田会议决议案”为题。较早的版本有1943年6月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政治部出版的版本。建国后出版的9种版本,均改名为“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少数民族文版有新疆人民出版社、民族出版社等出版的10多种版本。外文版有50多种。

改造我们的学习

毛泽东
政治 已完结 0

这是1941年5月19日毛泽东在延安干部会议上所作的报告,全文约4800字。原载于1942年3月27日延安《解放日报》,题下有毛泽东的说明:“这是去年五月我在延安干部会上的一个讲演,现按当时讲演提纲整理发表以供同志们讨论。”后刊载于1942年4月19日《新华日报》。收入延安解放社1942年4月出版的《整顿三风文献》、1942年5月华北新华书店出版的《整顿三风文件二十二种》、1942年7月中共中央书记处编印的《抗战以来重要文献汇集》、1943年10月编印的《两条路线》(下)、1947年3月和1948年5月分别收入中共晋察冀中央局东北书店、中共晋冀鲁豫中央局编印的《毛泽东选集》、1953年2月出版的《毛泽东选集》(第3卷)、1986年8月出版的《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 该文的单行本近90种,其中建国前出版的汉文版近20种,建国后人民出版社和文字改革出版社等出版了10来种。少数民族文版有近20种。外文版有外文出版社和比利时等国家出版的40余种。此外,还有盲文版1种。

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毛泽东
政治 已完结 0

这是毛泽东为1928年10月4日召开的湘赣边界党的第二次代表大会写的决议的一部分。全文约4500字。原题为《政治问题和边界党的任务》。1947年12月,晋察冀中央局将毛泽东在内战时期和抗战时期的几篇重要著作汇集为《毛泽东选集》续编本时,曾全文收入这篇决议案。1948年5月,中共中央东北局以哈尔滨东北书店名义出版发行的六卷合一的《毛泽东选集》精装本,亦选入了该决议案的第一部分第二节,建国初期毛泽东将这一节进行了文字上的修改,拟题为《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收入了1951年10月出版的《毛泽东选集》第1卷第1版。1991年6月《毛泽东选集》再版时,在注释上作了一些修改,正文没有作任何变动。 此文的单行本有近70种版本,其中汉文版7种,少数民族文版10多种,外文版近50多种。这里收集的最早的版本是建国前西安群众日报社出版的,但具体出版年月不详。

论联合政府

毛泽东
政治 已完结 0

这是1945年4月24日毛泽东在中共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所做的政治报告,全文约45900字。1945年5月2日延安《解放日报》、1945年5月16日至18日《晋察冀日报》、1945年5月18日《抗战日报》、1945年7月6日《新华日报》刊载或连载。先后收入1946年8月华中军区政治部编印的《“七大”文献》、1947年3月中共晋察冀中央局编印的《毛泽东选集》、1947年7月东北书店出版的《中共七大文献》、1948年中共晋冀鲁豫中央局、东北书店编印的《毛泽东选集》及1953年2月版《毛泽东选集》第3卷。 该文的各种中外文单行本多大260多种。其中汉文版仅建国前出版的各种版本就有190余种。建国前出版的单行本中有几种托名本。如中国公论社发行“中国公论丛书之一”,封面托名为“中日事变解决的根本途径”,“民国三十一年出版”。又如香港时代出版社出版,68页,32开本,实系解放前夕湖南省委地下印刷所印,封面托名为《和平奋斗救中国》,出版地、出版者也都是托称的。见过后人民出版社出版了10余种版本。少数民族文版有8种版本。外文版有40多种版本,还有盲文版1种。

新民主主义论

毛泽东
政治 已完结 0

这是毛泽东1940年1月为《中国文化》创刊写的一篇文章,全文约27000字。同年1月9日在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第一次代表大会上作讲演。1月15日,《新中华报》作了摘要报导,题为《毛泽东同志讲演——新民主主义的政治与新民主主义的文化》。

论十大关系

毛泽东
政治 已完结 0

这是1956年4月25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的讲话。1976年12月26日毛泽东诞辰83周年时首次公开发表。收入《毛泽东选集》第5卷。 目前大约有40种单行本版本,其中汉文版2种,少数民族文版16种,外文版20种,盲文版2种。

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毛泽东
政治 已完结 0

毛泽东1939年12月写的一篇文章。全文约21000字。最早发表于1940年2月和4月出版的《共产党人》第4、5期。以后刊载于1940年的《党建论文集》第1辑、1943年10月编印的《两条路线》(下)、1944年编印的《党的路线问题选集》第1卷、大连大众书店1946年8月出版的《毛泽东选集》(卷1)、渤海新华书店1947年3月出版的《毛泽东选集》、1949年9月编的《统战政策汇集》第1集以及解放后人民出版社1952年4月出版的《毛泽东选集》(第2卷)、1986年出版的《毛泽东著作选读》(上册)和1991年再版的《毛泽东选集》(第2卷)。

愚公移山

毛泽东
政治 已完结 0

这是1945年6月11日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所致的闭幕词。全文约1700字。收入1953年2月版《毛泽东选集》第3卷、1986年8月版《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毛泽东
政治 已完结 0

这是毛泽东1957年2月27日在最高国务会议第十一次(扩大)会议上的讲话。毛泽东根据记录亲自做了整理、补充,同年6月19日在《人民日报》第5版发表,全文约3万字。 该文的单行本约120多种版本,其中汉文版10多种,少数民族文版20多种,外文版80多种,盲文版4种。国外有美、苏、日、德、意等20多个国家出版该文单行本。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毛泽东
政治 已完结 0

这是毛泽东1942年5月在中共中央召开的延安文艺工作者座谈会上的讲话。全文约16300字。原载于1943年10月19日延安《解放日报》。收入1943年10月中共中央书记处编印的《两条路线》(下)、1943年11月7日新华书店编印的《整风补充文件》、1947年3月、1948年5月、1948年先后出版的《毛泽东选集》。1949年5月23日为《新华日报》(南京版)和6月3日的上海《解放日报》刊载。收入1949年5月新华书店出版的《论文艺问题》、7月太原市政府教育局编印的《教育工作手册》、8月中共中央统战部编印的《文教政策》、1953年出版的《毛泽东选集》第3卷、1986年8月出版的《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 该文的单行本有160多种。其中建国前出版的汉文版本就有60余种,如延安解放社1943年10月出版的土纸本,太岳新华书店1944年8月出版的粉莲纸本,1946年东北书店的版本等。这些版本中,有的题名为《论文艺问题》、《论文艺政策——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毛泽东论文艺政策》、《新文化运动的方向》、《现阶段中国文艺的方向》、《党的文艺政策》等。建国后人民出版社、天津人民出版社等出版了10多种版本。 少数民族文版有19种版本,外文版有外文出版社出版的40多种版本以及法汉对照版本。还有美国、法国、朝鲜、日本等25个国家出版的外文版40余种。盲文版有盲人月刊社出版的版本。

Heidi

Johanna Spyri
Children 已完结 0

Heidi is a novel for children written in 1880 which remains one of the most well-known pieces of Swiss literature. A young girl is taken to live with her grandfather in a remote alpine village. He has been estranged from the village for years, but his granddaughter penetrates his crusty exterior and transforms his isolated life into one of joy. She also befriends the young goat-herd, Peter.

Aesop’s Fables

Aesop
Children 已完结 0

Aesop’s Fables , by Aesop , is part of the Barnes & Noble Classics series, which offers quality editions at affordable prices to the student and the general reader, including new scholarship, thoughtful design, and pages of carefully crafted extras. Here are some of the remarkable features of Barnes & Noble Classics : New introductions commissioned from today’s top writers and scholars Biographies of the authors Chronologies of contemporary historical, biographical, and cultural events Footnotes and endnotes Selective discussions of imitations, parodies, poems, books, plays, paintings, operas, statuary, and films inspired by the work Comments by other famous authors Study questions to challenge the reader’s viewpoints and expectations Bibliographies for further reading Indices & Glossaries, when appropriateAll editions are beautifully designed and are printed to superior specifications; some include illustrations of historical interest. Barnes & Noble Classics pulls together a constellation of influences—biographical, historical, and literary—to enrich each reader’s understanding of these enduring works. As legend has it, the storyteller Aesop was a slave who lived in ancient Greece during the sixth century B.C. His memorable, recountable fables have brought amusing characters to life and driven home thought-provoking morals for generations of listeners and modern-day readers. Translated into countless languages and familiar to people around the world, Aesop’s fables never tarnish despite being told again and again.

The Legends of King Arthur and His Knights

Sir James Knowles
Novel 已完结 0

King Arthur is a legendary British leader who, according to Medieval histories and romances, led the defense of Britain against Saxon invaders in the early sixth century. The details of Arthur’s story are mainly composed of folklore and literary invention, and his historical existence is debated and disputed by modern historians. The sparse historical background of Arthur is gleaned from various sources, including the Annales Cambriae, the Historia Brittonum, and the writings of Gildas. Arthur’s name also occurs in early poetic sources such as Y Gododdin. The legendary Arthur developed as a figure of international interest largely through the popularity of Geoffrey of Monmouth’s fanciful and imaginative 12th-century Historia Regum Britanniae (History of the Kings of Britain). However, some Welsh and Breton tales and poems relating the story of Arthur date from earlier than this work; in these works, Arthur appears either as a great warrior defending Britain from human and supernatural enemies or as a magical figure of folklore, sometimes associated with the Welsh Otherworld, Annwn. How much of Geoffrey’s Historia (completed in 1138) was adapted from such earlier sources, rather than invented by Geoffrey himself, is unknown. Although the themes, events and characters of the Arthurian legend varied widely from text to text, and there is no one canonical version, Geoffrey’s version of events often served as the starting point for later stories. Geoffrey depicted Arthur as a king of Britain who defeated the Saxons and established an empire over Britain, Ireland, Iceland, Norway and Gaul. In fact, many elements and incidents that are now an integral part of the Arthurian story appear in Geoffrey’s Historia, including Arthur’s father Uther Pendragon, the wizard Merlin, the sword Excalibur, Arthur‘s birth at Tintagel, his final battle against Mordred at Camlann and final rest in Avalon. The 12th-century French writer Chrétien de Troyes, who added Lancelot and the Holy Grail to the story, began the genre of Arthurian romance that became a significant strand of medieval literature. In these French stories, the narrative focus often shifts from King Arthur himself to other characters, such as various Knights of the Round Table. Arthurian literature thrived during the Middle Ages but waned in the centuries that followed until it experienced a major resurgence in the 19th century. In the 21st century, the legend lives on, not only in literature but also in adaptations for theatre, film, television, comics and other media. The Sir James Knowles version of King Arthur is considered as the most accurate and well known original story of King Arthur and the Knights of the Round Table.

Vanity Fair

William Makepeace Thackeray
Novel 已完结 0

With an Introduction and Notes by Owen Knowles, University of Hull Thackeray’s upper-class Regency world is a noisy and jostling commercial fairground, predominantly driven by acquisitive greed and soulless materialism, in which the narrator himself plays a brilliantly versatile role as a serio-comic observer. Although subtitled ’A Novel without a Hero’, Vanity Fair follows the fortunes of two contrasting but inter-linked lives: through the retiring Amelia Sedley and the brilliant Becky Sharp, Thackeray examines the position of women in an intensely exploitative male world.

Mansfield Park

Jane Austen
Novel 已完结 0

In Mansfield Park, first published in 1814, when the author had reached her full maturity as a novelist, Jane Austen paints some of most witty and perceptive studies of character. Against a genteel country landscape of formal parks and stately homes, the gossipy Mrs Norris becomes a masterful comic creation; the fickle young suitor Henry Crawford provides an unequaled portrait of an unscruplous young man; and the complexy drawn Fanny Price emerges as one of Jane Austen\'s finest achievements--the poor cousin who comes to stay with her wealthy relatives at Mansfield Park and learns how the game of love can too easily turn to folly. More intricately plotted and wider in scope than Austen\'s earlier works, Mansfield Park continues to enchant and delight us as a superb example of a great author\'s craft.

Le tour du monde en quatre-vingts jours

Jules Verne
Novel 已完结 0

It was at this point that the Union Pacific Road was inaugurated on the 23rd of October, 1867, by its chief engineer, General G. M. Dodge. There stopped the two powerful locomotives, drawing the nine cars of invited guests, prominent among whom was the Vice-President of the road, Thomas C. Durant; there cheers were given; there the Sioux and Pawnees gave an imitation Indian battle; there the fireworks were set off; there, finally, was struck off by means of a portable printing press the first number of the Railway Pioneer. Thus was celebrated the inauguration of this great railroad, an instrument of progress and civilisation, thrown across the desert, and destined to bind together towns and cities not yet in existence. The whistle of the locomotive, more powerful than the lyre of Amphion, was soon to make them rise from the American soil.

Fundamental Principles of the Metaphysic of Morals

Immanuel Kant
Philosophy 已完结 0

The nature and theoretical underpinnings of ethics have been an intellectual driving force animating the pursuits of great scholars. In "The Fundamental Principles of the Metaphysic of Morals" (1785), Immanuel Kant, one of the most powerful philosophical minds of the eighteenth and nineteenth centuries, inquires into the true nature of morality. In rejecting the results or consequences of action as the foundation of moral judgements, he denies that good or bad effects have any relevance in the moral evaluation of human behaviour. Instead, we must rely upon the Good Will for guidance. What is this Will upon which so much emphasis is placed, and how does it act as the foundation for behaviour that can be assessed as truly moral? In this groundbreaking work, Kant outlines an ethical perspective that has been a vital force in the Western world.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4号书院

GMT+8, 2024-5-2 18:43 , Processed in 0.077362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