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图书历史史学理论历史不忍细看
yuyanglongyi

文档

3610

关注

0

好评

0
PDF

历史不忍细看

阅读 1 下载 0 大小 2.06M 总页数 177 页 2024-05-03 分享
价格: 177 金币
下载文档
/ 177
全屏查看
历史不忍细看
还有 177 页未读 ,您可以 继续阅读 或 下载文档
1、本文档共计 177 页,下载后文档不带水印,支持完整阅读内容或进行编辑。
2、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4、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历史不忍细看序言历史的真实细微之处往往令人震惊。然而鲁迅先生曾经指出,历史往往是不可靠的,同时代人所写的历史尤其不可靠。胡适先生也曾有过一个精彩的比喻,历史就是一位任人梳妆打扮的小姑娘。不要说在专制的封建社会里,文网恢恢,动辄得咎,书写历史成了一个极其危险的职业,因秉笔直书而遭遇血光之灾甚至祸及九族者不知凡几:就是到了近代乃至现代,历史仍然充满了数不清的谜团。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史料的发现,有些谜团才陆续地得以解开。因此可以说,史家的任务就在于区别真实的和虚构的、确定的和不确定的,以及可疑的和不能接受的。这就要求,史家须摒弃功利,独立思考,严肃认真,不断地对历史进行追问。把那些或者是因为利诱和威肋,或者是出于某种政治需要,或者是因为偏见,或者是因为个人的感情和爱憎,或者是我们所无法知道的原因,而背离了真实的历史,一点一滴、持之以恒地去伪存真,恢复其本来面目,从而使历史成为时代的见证、真理的火炬、记忆的生命、生活的老师和前人的使者。说到底,历史就是对细节真相的探究。然而,说出真相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鲁迅先生说过,谎言和假话越来越多,中国的文化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瞒”和“骗”的文化。它已经成了民族的心理痼疾,因此,说出真相就具有挑战某种民族思维的性质。真相的获得,需要历史学家的勇气和责任感,需要探索,需要发现。值得庆幸的是,近些年来,一些史家和历史事件的知情者、亲历者,孜孜以求,以史实为依据,按迹寻踪,见微知著,决不妄加穿凿,挖掘史料中的深层内涵,探寻历史的本相、本质和发展规律,实事求是地评价人物的是非功过和历史作用,体现了历史学家的史胆、史识和史德。笔者有感于此,把近年来发表的有新意且有价值的文章,略作分类,编就此书。这些文章,有些是历史事件知情者、亲历者的回忆,把僵硬的历史还原为一个活生生的生命,变得有血有肉,呼之欲出:有些是把被有意回避或语焉不详的历史,经过作者的调查和探索,使其重见天日并予以合适的评价:有些是根据逐渐解密的档案或史料,把尘封多年因而被长期误读的历史赋予崭新的生命和意义:有些是对历史上某些事件、人物的说法、评价甚至是“定论”,根据作者的研究和发现,建构起迥异以往的命题和意蕴:有些则是将被歪曲、篡改甚至颠倒的历史,还其本来面目或重新颠倒过来。本书所收入的文章思想开放,无论是观点还是材料,都有很多新鲜感,那种陈陈相因的陈词滥调,在这里无处安身。阅读本书犹如走进一个陌生的国度,新颗的景观层出不穷,身心会陶醉在一种受到新知刺激才会产生的精神愉悦。学人和专家们阅读本书会受到领悟、启发甚至震动,但本书主要还是以大众为阅读对象。对那些“纯学术”的鸿篇巨制,敬谢不敏。眼晴向下,拒绝枯燥,注重文采,把平民化、生动性、可读性和趣味性作为遴选文章的取向。学术只是一种精神,一种风骨,而鲜活丰满的血肉和生命,才是我们的追求。应该说明的是,本书的分类完全是为了阅读的方便,多数文章因意蕴的多元,都是难以强作划分的。人物和事件的顺序基本上按时代先后编排,个别长文做了一些别节。书中所收文章大都是“一家之言”,并不能完全代表编者和出版者的观点,敬请读者明鉴。序作者:编选:中国散文协会主编:文欢孔子是中国五千年历史文化中承前启后第一人,也是对中国历史文化及民族精神的形成影响最大的文化巨人。他不仅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条大河,同时也是中华民族文化江河的源头之一。万花筒式的朝代走马灯般的逝去,唯有孔子与他的思想不朽。他的不朽,当然不是因为历朝历代统治者的尊崇与封谥,孔子恰恰反因为统治者热捧掩盖下的霸占而遭到莫大的连累。即使受到了历代统治者霸占的连累,孔子仍然穿过岁月的风尘,从过去走入现在,并必将还要从现在走向未来。也许我们会自以为己经将他忘记,但是他的语言,他的思想,甚至他的形象,却会活在我们的思考与语言中。也许我们会以现代人的“进步”与“文明”,去批评他甚至嘲笑他,可是随着时间的淘洗,我们又会发现在我们的进步与文明里,有着孔子的帮助与参与。我们更多的时候,当然是会把他看作圣人,一个离我们很远却又高高在上的圣人。其实,当我们有了人生的阅历,回过头来看看,又会发现,原来孔子就是我们的朋友。不要说《论语》开篇的那段名言一“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一已是尽人皆知,常常会挂在我们口头上作为“口头禅”了。更多的或者己经成为我们判断是非的标准,或者早已化作千年不易的做人与行动的准则,或者干脆就己变成众人服膺的学习、处世与生活的智慧,为人类、尤其是普通民众点亮一盏盏明灯。如关于仁,“当仁,不让于师”,“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巧言令色,鲜矣仁”:如关于教育与学习,“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学而不厌,海人不倦”,“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有教无类”,“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反三,则不复也”;如关于君子、德行,“德不孤,必有邻”,“朝闻道,夕死可矣”,“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还有如“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调也”,“其身正,不令而行”,“欲速则不达”,“人无远虑,必有近忧”,“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两千多年来,关于孔子的文字资料,可说是汗牛充栋。但是真正有关孔子传记类文字,第一篇当推司马迁的《史记·孔子世家》。至于现当代所出有关孔子的传记类书籍,我最看重的还是我国历史学家、后来定居台湾的钱穆先生所著《孔子传》、南京大学教授匡亚明先生的《孔子评传》和日本井上靖先生所写《孔子传》。一些年来,关于孔子,我曾经写过《杏坛》、《孔林随想》、《曲阜古柏》等文章,但是从来也没有过撰写孔子传的计划。而今,之所以能够欣然接受出版社写作《人味孔子》的任务,其主要原因还是有一个念头早已在心头酝酿,那就是拨开历史的烟云,还孔子本来的面目。这个孔子,当然不是被历代统治者所神化所利用的孔子,也不是被时光模糊得光剩下“至圣”光环的孔子,而是一个历史上所真实存在的那个实实在在的孔子,一个有血有肉的“人”的孔子,一个中国第一位教师的孔子,一个独立思考、并开中国百家争鸣先河的中国知识分子的孔子。2006年6月于山东省济宁市关于秦始皇不死药的考证龙文徐福渡海为素始皇寻找不死药的传说,由来已久。日本方面有研究说,不死药名叫“千岁”,就出产在地处藏户内海的祝岛,更令人惊讶的是,今天它正在进行人工种植。在中国和日本流传着一个同样的故事,那就是徐福为秦始皇求不死药而东渡的传奇。我在日本期间,兴趣使然,对此做了一点儿考察,包括到和歌山“徐福登陆处“现场考证和收集日本有关的论文。徐福,在中国古籍中,是一个头脑聪明、胆大心细的骗子,因为当过“方士”,大约还是个早期化学家。秦始皇完成了他一统天下和建造长城的伟业,便开始憧憬长生不老的神奇。于是徐福在公元前219年来到秦王的宫廷,声称《山海经》上面记载的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岛就在东方海中,他愿意为秦王去那里取来不死之药。第一次东渡,徐福并没有带回长生之药,他告诉始皇,东方的确有神药,但是神仙要三千童男童女、各种人间礼物。同时,海上航行有鲸鱼拦路,他要强弓劲弩射退大鱼。秦始皇全盘答应条件,助他再次东渡。结果,徐福一去不复返,在东方“平原广泽之地”自立为王,再也不回来复命了。根据考证,徐福并非传说人物,1982年,更有文章考证他的故乡正是今天江苏省连云港郊外的徐阜村。看到这里,不禁令人生疑,秦始皇何许人也?荆轲那样的职业刺客都死在他的手里,怎么会上徐福的大当?除非…除非他能让秦始皇相信东方真的有仙山,仙山上真的有不死药。传说中的仙岛,倒并不全是虚妄,仙没有,岛是有的。按照日本的记载,徐福所说的就是日本的本州、四国、九州三岛。日本的文字史料中,对徐福的记载含糊不清。这也不能责怪日本人,因为徐福登陆的时代,日本还在蒙味之中,还没有可靠的文字记载呢!但是按照部分日本史学界人士的观点,徐福,就是日本古代著名君主神武天皇。他登陆日本的地点,便在日本的关西平原。“神武东征”横扫日本的传说,就是基于徐福登陆日本、南征北战的事迹。日本人的思维比较独特,因此他们在考证徐福问题的时候,想法也一样富有个性。他们根据考
文档评分
    请如实的对该文档进行评分
  • 0
发表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