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库范文大全报告相关结构性失衡与战略技术联盟
yuyanglongyi

文档

3610

关注

0

好评

0
DOC

结构性失衡与战略技术联盟

阅读 0 下载 0 大小 150.5K 总页数 0 页 2023-02-11 分享
价格: 100 金币
下载文档
/ 0
全屏查看
结构性失衡与战略技术联盟
还有 0 页未读 ,您可以 继续阅读 或 下载文档
1、本文档共计 0 页,下载后文档不带水印,支持完整阅读内容或进行编辑。
2、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4、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研究新进展一第6届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2001年·大连结构性失衡与战略技术联盟资源配置视角中的科技成果产业化林森”苏竣张雅焖陈玲(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100084)摘要本文从资源配置的视角,分析了科技成果产业化中的综合资源供给一一需求关系,指出技术链、产业链和技术创新链三者之间存在的结构性失衡是导致科技成果转化不畅的根本原因,由此构造了三类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的基本模式与途径,并着重阐述了其一的战略技术联盟模式。关键词技术创新战略技术联盟资源配置1引言科技向现实生产力转化能力薄弱、高新技术产业化程度低,是我国科技事业和经济发展中一个不争的事实。然而,如何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实现科技与经济的对接,则是近年来理论界一个争论不休的话题。分歧的根源在于如何确定科技成果转化中的瓶颈环节。或者说,对科技成果产业化中根本症结的辨识成为解决问题之关键。在这方面,常规的研究多数着眼于中国特有的国情因素,资金、体制和社会文化等经常被认为是科技成果转化中的主要障碍。这些解释的不足在于过多强调了中国作为一个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中国家的个性特征,忽略了科学技术自身的共性发展规律,即在一般制度框架(institutional framework)下,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实现模式。有荐于此,本文将从资源配置(resource allocation)的角度,力图通过对科技成果产业化内在规律的揭示,找出制约科技成果转化的关键环节,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提出操作层面(operational level)上突破障碍的可选模式与途径。2科技成果产业化中的症结辨识科技成果产业化是指将科研成果或发明转化为产品,形成规模经济(economies of scale)或范围经济(economies of scope),从而具有强大的市场竞争优势,最终成为国民经济分支产业的技术经济全过程,也即通常所讲的技术创新链,如图1所示。从资源配置角度看,一条完整的技术创新链的形成演进过程,实质上也就是一个多种资源的优化配置过程。图1中曲线A表示一项科研成果从选题开始到实现产业化的整个技术经济过程中所需综合资源的分布状况,它是技术创新链区间上的一条连续曲线,该函数可表"林豫,1972年出生,博士后。主要研究方向:公共政策与管理,技术创新与科技政策等。Eail:linmiao @mail.tsinghua.edu.cn729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研究新进展一第6届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2001年・大连达为(1)其中:x:选题分析能力(strategic orientation):x2:研究开发人力资源human resources):x3:研究开发手段资源physical resources):x4:研究开发资金资源(financial resources):xs:研究开发集成能力(integration capability):x6:配套技术支撑能力(technology infrastructure):x,:小试能力(exploratory development):xg:中试能力(advanced development):xg:市场开发能力market entry):xo:综合经营能力(operational know-how):x1:批量生产能力batch production capacity)。合资源科技成果产业化技术链产业链技术创新链图1科技成果产业化中综合资源供给一需求关系图1中曲线B表示科研机构在技术创新链上的综合资源供给状况,它是技术链区间上的连续函数,可表示为图1中曲线C则表示产业界在技术创新链上的综合资源供给状况,它是相应产业链区间上的连续函数,可表示为(3)从以上数理分析可以发现,在整个技术创新链上存在一个从技术链到产业链的间断bc。该间断的存在,意味着技术链和产业链之间并不存在几何空间上的一一对应映射关系。换句话说,并不是每一项科研成果都可以实现产业化。究竞实现与否,不仅取决于技术链的供给函数和产业链的供给函数F,,还取决于两者之间的传递函数F2,即730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研究新进展一第6届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2001年·大连(4)其中对传递函数F12存在性的忽视,一方面会误导社会资金轻易对一个尚不具备产业化投资条件,但经过了科研成果验收或鉴定的项目盲目投资,结果失败案例比比皆是:另一方面,也促成科研机构盲目乐观,一旦完成成果鉴定,就自诩为是可转让的可产业化成果,以致大量根本不具备产业化前景或缺乏前期产业化能力积累的论文、报告和实验样机的闲置和积压。从上可见,在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整个技术经济过程中,技术链、产业链和技术创新链三者之间存在的结构性失衡是导致科技成果转化不畅的根本原因。从结构性失衡走向结构性匹配,远非资金、体制、社会文化等因素所能一言而概之,需要从本源上设计和构造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的模式与途径。3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的基本模式与途径理解了上述技术链、产业链和技术创新链供需之间结构性失衡的内在机理和基本逻辑,就不难找到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的着力点。解决结构性失衡的途径无外乎以下三条:(1)将技术链的供给曲线向产业链供给曲线延伸,即b点向c点靠拢:(2)将产业链的供给曲线向技术链供给曲线延伸,即c点向b点靠拢:(3)通过组织创新,实现技术链供给曲线与产业链供给曲线的搭接。模式(1)的政策含义和一个典型案例就是,1999年国务院对国家经贸委管理的10个国家局所属242个科研机构进行管理改革的重大举措。通过改革,推动科研院所转制,自主选择包括转变成企业、整体或部分进入企业、转为中介机构等方式进入市场,按照属地化原则,促进科技成果的产业化,为国家和当地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服务。而在1999年召开的全国技术创新大会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中所强调的,“促进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全面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显然是旨在模式(2)上有所突破和作为。鉴于模式(1)和模式(2)都已得到宏观决策部门和研究机构的广泛关注与重视,本文在此不再赘述。而关于模式(3)的理解,大多数人将其停留在对科研成果的发布、包装等表层行为下的信息沟通(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概念,对其重要性和必要性缺乏应有的认识和重视,特别是对国际上越来越盛行的一种新型合作创新组织形式一一政府发起的战略技术联盟(govemment sponsored strategic technology alliances)更是缺乏深入系统的理论与实证研究。近年来,在各国政府的发起和主导下,美国的微电子和计算机技术联盟MCC、半导体制造技术联盟(SEMATECH),欧盟的欧洲信息技术开发战略联盟(ESPRIT),日本的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联盟(VLS)等都取得了预期的成功而为世人瞩目。我国在国家重大科技计划的731
文档评分
    请如实的对该文档进行评分
  • 0
发表评论
返回顶部